三、守正创新,职业教育大有可为:顺应本体发展的诉求,深耕自身的基础研究空间
《决定》强调指出“坚持守正创新,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,紧跟时代步伐,顺应实践发展,突出问题导向,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、实践创新、制度创新、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”,实现“历史性变革、系统性重塑、整体性重构”。
职业教育的实践表明,伴随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,中国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众多需要回答的问题,涉及职业教育自身学科基础建设的方方面面,关乎职业教育未来健康发展的自信与空间。作为举办世界最大职业教育的国家,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间,积累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经验。如何在坚守中国特色的同时,将其上升为符合职业教育普遍规律的理论成果为世界所共享,需要深入反思自身发展路径,在不断的实践创新、方法创新过程中,实现理论创新,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学。当下,可从教育学、哲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、政治学等角度对“来时路”予以反思,至少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。
一是关于职业教育体系构成的组织说。例如,对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的“两翼”:“市域产教联合体”和“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”,需要深入探究并回答的问题是:“联合体”与“共同体”相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或何种关联?是各自独立运作还是二者互补运行?“联合体”重在发挥横向的“块”的功能,而“共同体”重在发挥纵向的“条”的功能;前者可视为政府主导、联合各类要素资源形成的组织形态,是地方政府产教融合的区域内统筹,是国家形式的制度安排,有利资源的综合配置;后者则可视为行业主导、多方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跨区域组织形态,是行业企业的市场行为,凸显经济导向的效能。这一纵横交叉布局的产教融合的实证效果如何?特别是两者如何做成“实体”而非松散的“虚体”,需要在循证研究基础上,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、国家与市场有机结合的、产教融合的“实在的”职业教育组织形态。
二是关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基因说。例如,职业本科与应用本科的区别,众说纷纭,有的认为职业本科是应用本科转型发展的产物,有的认为应用本科是职业本科的一种形态,多在培养目标、教学内容、社会功能等外在表象上做文章,并未从教育类型上予以阐释。从各自原生态或者说从各自生长的基因来看,职业本科的逻辑起点源自职业发展需求,遵循工作体系和工作过程逻辑,是一种因应技能复杂程度上升而出现的本科教育,其根植于职业和职业教育,本质是实践性的;应用本科的逻辑起点源自学科知识分类,是学术本科分化派生的本科,尽管其与知识应用的工程结缘,但其滋生成长的土壤是学科,根植于学科教育和知识传授积累,本质是理论性的。为此,如何确立职业本科的“非学科性高等教育机构”的属性和定位,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探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