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教材高度契合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需求。数字教材对基础教育而言是资源扩展,对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是多一种选择,而对职业教育来说则是刚需,职业教育强调适应性,既没有基础教育的中高考压力,也没有高水平大学的学术创新要求,更有动力和空间先行先试,探索引领。一是适应职业教育“做中学、学中做”的技能学习特点,融纸质教材与实训设备为一体。二是能够在最大限度上、最短时间内、最低成本地实现教材更新和内容替换,解决教学内容更新快、实践教学占比大、成本高的问题。三是解决技能教学“进不去、看不着、动不了、难复现”的老大难问题。四是解决学生多、实习岗位少、关键岗位实习难的问题,有利于规范教育实习,提高实践教学质量。
数字教材赋能职业教育。数字教材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知识传输效率、促进教学模式创新、增强学习体验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,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一是聚焦实践教学领域,如卫生护理、地铁、航空、海事、机械制造、化工生产、井下作业等,易燃易爆、涉密,以及苦活、累活、脏活。二是专业课程领域,克服传统纸质教材内容陈旧脱节的顽疾,在最短的时间用最低的成本完成科技元素更替,对技能知识进行多方位的呈现,嫁接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实物媒介,通过模块化数字化技术将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内容嵌入其中,突出企业现场再现导向,使专业课程建设焕发新的活力。三是公共课领域,日益发展的智能语音技术对口语教学和口语评测带来深远的影响,从根本上解决与外国人口语交际难问题,有利于克服“哑巴外语”顽症;增强生动性和具象化,有助于破解数理化学科教学抽象难理解等问题。数字化教材使得赋能的目标更加凸显,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育人质量、科技创新、社会服务3项职业教育职能的融合,数字化教材的动态性、多元性、针对性为融合发展加入了催化剂,加快新质生产力效力的进度。
数字教材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。数字教材的深化发展使得“物理教学空间”与“数字教学空间”相互融合,教学场景生态也发生了变化:一是数据驱动和支撑的精准教学;二是促进职业教育从静止的知识转向行动知识,促进默会知识显性化和个体化传输,在知识由个体转向个体的社会化、由个体转向团队的外在化、由团队转向组织的组合化,再由组织转回个体的内在化4个过程中,知识生产一边外显化、公共化、社会化,一边又内隐化、个性化、私人化,简化了SECI(潜移默化、外部明示、汇总组合和内部升华)知识转化和生产流程,提高了知识传输效率,推动技能学习形式的历史性跨越。三是师生通过使用数字教材,训练数字教材,实现人机交互。四是从规范化标准化集体学习转向改进型个性化学习,培养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。